东莞易顺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汽车业反垄断折射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羸弱

汽车业反垄断折射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羸弱

  中国汽车业反垄断规模再次升级。8月12日有媒体爆出,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合资车企——上海通用正在接受发改委反垄断小组的调查。这是继奥迪、奔驰、克莱斯勒及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后又一被卷入这场反垄断案的企业。

  一次又一次升级的汽车业反垄断正在进行中。这场涉及诸多国际汽车品牌巨头的事件,波及范围之广,关注程度之高,影响之深远,已经让同期接受调查的高通、微软相形惭愧。那这场让汽车业人人自危的反垄断调查到底缘起何处呢?

  时间回到4月中旬,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汽车维修协会联手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市面上常见的18种车型中合资品牌汽车零整比系数普遍过高,某车型甚至竟高达1273%,也就是购买这一车型整车配件的价格能够买12辆新车。这份研究报告的产生,直接披露了我国汽车后市场的暴利问题,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后市场配件“垄断”现象的关注。

  归根结底,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垄断重点不是整车,而是在“配件”身上。汽车配件垄断不打破,汽车业发垄断将成为一句空话。而发改委6号公布的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涉嫌问题将遭处罚的消息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垄断根本原因:本土零部件企业太弱

  在《美国汽车新闻》公布的201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单中,中国仅有中信戴卡一家入榜。反观国外,日本入榜29家,美国25家,德国21家。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本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另数据统计,2013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从日本进口额为95.8亿美元,占进口总额27%。可见,我国汽车对日系零部件依赖程度之高,如果没有了日本产的零部件,中国的汽车都要趴窝。汽车界资深专家陈光祖先生曾说过:“得零部件者得天下”,再对比上述数据,垄断不可避免的产生。

  反垄断之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该何去何从?

  一场反垄断,暴露出了我国汽车业的种种问题,其中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状况不容忽视,也令人担忧。虽然这场汽车业的发垄断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我们更应该沉思,事件过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当何作为?

  发垄断之后,必将是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也为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产品品质和品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去争去抢。趁着反垄断余伟未消,垄断企业惶恐不安的时候,把握机会争取更大的利益。

  打铁还需自身硬,话语权还是必须要靠企业自己来争取的。如果安于现状,那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将进一步边缘化。不要期待再有一次反垄断,政府只能救得了一时,但救不了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