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易顺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中山模具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存短板

中山模具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存短板

随着深圳、东莞、广州城市的产业升级,大量制造业企业外迁,珠江西岸凭借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和生产链,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如今,五金、金属制品、电子、家电、灯饰、包装印刷、汽车配件、机电制造等是中山及珠江西岸地区的主导产业,许多行业还名列全国前茅,部分行业知名配套产商设备的市场需求在省内已超过东莞、广州、深圳市场,该地区市场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不少行业知名设备制造商已在此或周边地区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也证明了珠江西岸的广阔市场前景。

  产业集群是中山改革开放30年来探索出来的主要经济模式。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调研发现,集群工业产值占中山市工业总产值70%以上,这些产业集群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及时转型升级,很可能在数年后将难以为继。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不被淘汰,珠江西岸大量依靠廉价劳动力、低端设备制造的企业必须升级改造,对高效率的数控设备和自动化设备采购将有较大的提升。

  在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经营模式一般都是“核心能力加外包”。即每个企业都将全部资金、全部精力集中做好自己最有优势的那一点,把这一点做成全国最便宜、最好,甚至全球最便宜、最好。这一点就是本企业的核心能力。其他工作,包括其他零部件的生产、产品设计、销售等相关业务,都外包给别的专业公司完成。这样,每个产品都是众多企业核心能力的汇总。

  多年的发展,已使得中山的五金配套企业相当完善,小到一个镙丝钉,在中山北部都能找,汉信模具快速成型为企业的产品快速转型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全球最大的史丹利五金工具企业坐落在中山北部区域,为五金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一把很常见的锁有40多个零部件,有123道工序,这些在中山的北部,都能就地完成,此外中山还有360多家包装印刷企业,这也是产品得以顺利出厂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群内部产业配套完善。小榄镇对相关产业采取的货款贴息、统一出口垫税等措施以及帮助捕捉海外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等措施,成为基地做强做大的保障之一。

  在研究了全国许多地方的产业发展模式后,罗百辉指出,产业集群是最好的投资环境。产业集群本身就代表着市场和商机。产业集群是一种很好的项目孵化器和企业孵化器。一些有眼光的人能不断地在这里找到投资的空白地带。正是对这些空白地带的投资,使集群的产业配套体系和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此外,在产业集群内创办企业,不仅进入成本低,退出成本也低。由于同类企业有数百家或数千家,个别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或者因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出卖,包括出卖部分资产,很容易就能找到买者,因为有许多优质企业急需要扩张,兼并和收购本地企业正是他们低成本扩张的最佳方式。不仅有利于吸引外部直接投资,同时也有利于集群内部的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

  前几年,小榄镇五金模具业发展有几处“短板”。传统型、附加值低的企业多,现代型、附加值高的企业少;代工型企业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靠贴牌加工和低端廉价竞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已难以为继。”群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有明先生这两年接触过大批灯饰、服装、五金的企业主。“你能体会到他们的焦虑。他们对转型升级的态度可用‘内外堪忧’形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但实际操作时企业又惧怕转型风险,这也是难点所在。”